傷後免冰敷,運動傷害處理新原則運動傷害處理,不少民眾可能熟悉的是PRICE原則(保護/休息/冰敷/加壓/抬高)、POLICE原則(保護/適當負荷/冰敷/加壓/抬高),如今最新的軟組織處理原則除了有急性處理的PEACE之外,也加入了亞急性階段的處理建議LOVE,更強調了教育患者和心理層面對於傷口修復的重要性。 1.急性期處理原則 Protection 保護:應減少負荷、限制活動1~3天,避免、減少組織出血,防止傷勢擴大,並降低惡化傷勢的風險。 Elevate 抬高:把受傷的部位抬到比心臟高的位置,這樣能促進回流,減少、消除腫脹反應。 Avoid anti-inflammatory modalities 避免消炎處理:受傷後的發炎反應能幫助組織進行修復,但消炎藥會抑制發炎,同時也會減緩修復,讓傷口修復時間拖得更長。 Compress 加壓:利用彈性繃帶等對傷口進行加壓,有助於改善關節腫脹和組織出血。 Educate 衛教:鼓勵病人主動處理傷痛、教導正確觀念,可以幫助傷口恢復得更好,應避免過度依賴針灸、電療等被動式復健或不必要的治療與手術。 2.亞急性期處理原則 Load 負荷:在初期的疼痛與腫脹獲得控制後,就應該盡快在傷口不會疼痛的情況下,循序漸進承受負重,刺激組織修復,重塑肌肉、肌腱和韌帶的功能。 Optimism 樂觀面對:「心理層面對傷口修復非常重要,也會影響患者是否能積極面對、處理自己的傷痛,」李浩宇表示,防護員最大的功能除了是傷痛上的緊急處理外,就是增加受傷民眾的心理支持、穩定情緒、增加信心,對傷口修復有正面影響。 Vascularisation 心肺循環:建議踝關節、膝關節或是腰椎受傷的民眾可以進行水中有氧訓練,透過水的浮力減輕負重,同時又能達到訓練效果,像是在水中做韻律操、跑跳、單腳站甚至漫步都有用,以腳踝扭傷為例,能透過水中單腳站訓練踝關節的活動度,也能增進平衡感。 Exercise 運動:受傷後應盡早開始運動有助於恢復活動度、肌力和本體感覺,「以下半身受傷為例,訓練上半身的同時,也會慢慢提升下半身及核心的狀況,對患處修復也有幫助。」李浩宇表示,但他也強調,這個階段的訓練應該遵守無痛原則,在增加訓練強度時也要以不會產生疼痛為前提。 詳情連結:https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nid=79550 ![]() 瀏覽數
![]() |
■ 學務長:8100 學務處秘書:8101 ■ 課服中心主任:8110 組員:8112~8115,8117,6701,6603
■ 生輔組組長:8120 組員:8121~8123,5200,5600 ,6610■ 衛保組組長:8130 組員:8131~8133,8135
■ 諮商輔導中心主任:6000 組員:6001~6005,6007~6010 ■ 軍訓室主任:8200 軍訓室教官:8201~8203,8207~8210,8120~8121
■體育室主任:6100 組員:6101~6102
■ 一般上班時間:08:00∼17:00(週一至週五)■ 寒暑假上班時間:09:00∼16:00(週一至週四)
■ 校址:40601 臺中市北屯區廍子路666號 ■ 位置:耕書樓 2F 衛保組及體育室位置:保健大樓 1F ■ 電話:04-22391647 ■ 校安專線:04-22392412